营销的最终目的是让产品成为自我销售,让产品摆在架子上很快销售,降低营销成本。
今天引用小米提出的“静销力”的概念,说明如何将产品摆到架子上马上销售,形成自我销售。
什么是“静销力”? 不被销售员推销,只凭销售氛围和产品本身的名称、包装、购买理由等产生的销售力就是“静销力”。
因为产品安静地放在那里,没有促销员在卖,所以我忍不住买了。
产品“静销力”的五大要素:产品名称、类别、购买理由、包装颜色、销售氛围。
这五个要素决定了放置在架子上的产品是“子弹”还是“导弹”。
1、产品名称
为什么产品名称那么重要?
因为名字是消费者接触品牌的第一个信号。
消费者是根据现有的认知、常识进行决策的,如果名称不能在第一时间调动消费者现有的认知资源,建立认知优势,那么接下来的营销传播成本就会很高。
这就像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不好一样,要改变不良印象,无法改变,需要很大的成本。
这种现象的根源原理是认知心理学的锚定效应,“锚定效应”影响许多事物的判断。
“锚”是指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。 第一印象对人们的判断和决策有非常大的影响,人们的判断过于依赖第一印象。
2、类别认知
什么类别? 品类是消费者对产品的集体认识,是集体需求的解决方案。
你怎么理解? 举一个例子。
我们经常渴了可以喝矿泉水也可以喝可乐。 矿泉水和可乐是一个类别。 渴了就需要。 矿泉水和可乐(类别)是解决这一需求的方案。 消费者通过分类记忆信息来降低记忆成本。
所以,架子上的产品的第一个关键是“你是什么? ’就是说得很清楚。产品一出现就被清晰地识别出来,向目标消费群体发出明确的信号,让消费者列席,有效地应对消费需求,降低选择成本,实现优先选择,这是“静销力”的本质。
在没有推销员的情况下,类别信息是重要的信息,不构建类别信息,就不能准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会失去很多潜在客户。
3、购买理由
购买理由是购买行为的触发。
触发器购买的本质是购买理由。 为什么呢? 因为消费者的购买需要理由。 消费者有购买动机时,会面对很多产品。 (产品的本质是解决方案。 )此时,消费者需要选择其中一种产品的理由。 不存在无缘无故的购买行为,所有购买都由理由驱动。例如,蓬松的购买理由是柔顺,海飞丝是去屑,海豚是纯天然的; 娃哈哈“15种营养,一步一步来”农夫泉“有点甜”。
货架上一定要强调一个产品的购买理由,并且要根据消费者最主要的需求,将商品从可购买变成不可购买。
4、包装颜色
要释放产品的“静销力”,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首先注意到你。 不这样做,什么也不会发生。
在商品货架信息充斥的情况下,消费者的注意力极其不足,产品必须以最简洁的信息和最短的时间让消费者注意到并了解你,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。
颜色最大的价值之一是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在消费者身上
其次,颜色是非常直观和情感的因素。
颜色让人联想到质量、温度、乐趣、香气、纯洁,有轻盈柔软或坚硬有力、非凡、值得、温柔或阳刚的意思。
例如,为什么婚纱设计成纯白,而其他颜色不怎么混合呢?
因为哪怕掺杂一点其他颜色,也会破坏纯白色带给人们的纯洁、神圣、真挚的意义。
所以,颜色不仅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手段,还能营造气氛,影响人们感情的意义。
5、销售氛围
消费品销售、终端材料是终端营造销售氛围的核武器,在没有大广告的情况下,使用正确、好、彻底的终端材料,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“静销力”,让消费者看到,不加思考地继续购买。
品牌营销战略实战专家
12年品牌营销战略服务经验;
擅长协同中小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找到最佳位置,建立认知优势;
让品牌迅速获得消费者认知并打动消费者购买;
通过集体符号和品牌话语最大限度外化品牌认知降低品牌营销成本;
让品牌实现心智预售,被消费者优先选择;
#集体符号发动集体购买#
明杨品牌营销战略咨询服务案例